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时代甬剧传承、发展、创新研讨活动在京举行
最新动态
新时代甬剧传承、发展、创新研讨活动在京举行
2024-07-083

7月4日上午,由《剧本》杂志社、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办,宁波市演艺集团承办的“新时代甬剧传承、发展、创新”研讨活动在北京中国文联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主持,邀请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仲呈祥,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人民日报》文艺版原主任刘玉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也,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等北京专家,以及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谢丽泓,浙江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沈勇,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叶志良,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谢安良,宁波市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红等浙江专家、领导共同参加。

       现场,专家们观看了剧团发展历程短片,并听取了宁波市甬剧团总经理吴刚就“探索甬剧艺术当代表达”、“激发传统文化传播潜力”、“打造甬剧传承青春力量”等三个方面对目前院团现状的简要介绍。

活动中,专家们围绕主题,并结合3日晚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甬剧《柔石桥》展开研讨,为甬剧的未来出谋划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指出,甬剧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讲述故事的工具,更是一种地域文化与精神气质的载体。方言的运用,虽让非本土观众初感陌生,却恰恰增添了剧目真实质感与地域色彩,正是如此,才有新的生命力与风采。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提出,“甬剧之所以能够在戏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也高度评价了甬剧团在剧团改制和市场化运作方面展现出的非凡的智慧和勇气。面对戏曲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剧团积极寻求改革之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拓展演出市场等措施,成功实现了自我救赎和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文艺版原主任刘玉琴结合甬剧《柔石桥》的观感,对甬剧这一剧种作出了“永续传承,后继有人”、“小剧种,大气魄”的评价,表示甬剧在现代戏创作上的探索和创新令人瞩目。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提出,甬剧作为一个独特的戏曲剧种,其传承与创新的生命力,归根结底依赖于一批批优秀剧目的诞生与积累。聚焦于如《柔石桥》般兼具传承与创新精神的剧目,对于推动甬剧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繁荣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也就这一研讨出题给出了深入的思考:传承的精髓何在?发展的路径如何?创新的落点又应在哪里?他认为,回到甬剧本身,传承的核心在于对艺术本体的坚守与发扬。这不仅仅是对表演技艺的传承,更是对甬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的传承。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仲呈祥赞扬了宁波的甬剧人展现出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他指出,甬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要充分依靠他们,尊重并遵循艺术规律,不断探索适合甬剧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也要站在更高的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的高度,去审视和反思甬剧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专家交流发言后,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谢丽泓代表主办方致谢,并表示,浙江作为戏剧大省,每年有众多剧团北上京城献艺,但能够在文艺之家的殿堂里,展开如此高规格的研讨活动实属难得。这不仅彰显了宁波演艺集团的海派气魄与前瞻视野,更体现了浙江对甬剧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甬剧不仅是宁波人民的文化记忆,更是他们寄托乡情乡愁的重要载体。因此,推动甬剧的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宁波人精神家园的守护。
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剧剧种,属于唱说弹簧声腔,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建于1952年的宁波市甬剧团经历七十多年的发展变革,已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甬剧专业团体,被成为“天下第一团”。
近年来,宁波市甬剧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创演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面向未来,呼应时代,努力在创作演出的实践中寻求新发展。
戏曲艺术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丰富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次活动不仅为甬剧在传承、发展、创新道路上,开辟了全新的视野与路径,更为广大地方剧种提供了全方位的借鉴与参考,为进一步传承好、展示好中国戏曲文化,推动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了浙江力量。

?

来源:浙江省戏剧家协会
文字:马凌珊
编辑:云    嘉
审核:吴优优
终审:谢丽泓
?
投稿邮箱:1971914310@qq.com
联系电话:0571-87062251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