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百年增德 | 《要像 要美》 作者:顾锡东
最新动态
百年增德 | 《要像 要美》 作者:顾锡东
2024-06-0729

编者按: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顾锡东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反响热烈。顾锡东先生的戏剧作品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令人叹服,创作出这些作品的背后是他对艺术规律的敬畏、对人民的热爱、对院团的负责。他是亲和的“顾伯伯”,亦是坚守艺术原则的顾锡东。他还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戏剧、曲艺论文,散文、杂文等。很多文章现在看起来依然发人深省、余味悠长。特此开辟“百年增德”专栏,发布顾锡东先生的文章,以飨读者。
本文《要像 要美》是顾锡东先生结合个人创作实践,对提高现代戏的剧作水平提出的要求,对我们当下现代戏的创作依旧适用

要提高现代戏的剧作水平,我感到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像不像,二是美不美。
所谓像不像的问题,也就是真不真的问题。艺术的生命是真实。任何一部作品总要有真实性,没有真实性,怎么能成艺术品呢!多年来,“四人帮”搞的那一套创作模式,什么“三突出”呀,什么主题先行呀,等等,造成了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凭空编造,搞了许多不真实的作品。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流毒还没有肃清。近年来,我看了很多现代戏的本子,也看了一些现代戏的演出,我是比较关心农村题材的,我感到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戏,都存在一个“不像”的问题。戏里的支部书记不像支部书记生产队长不像生产队长,思想感情不像,言谈举止也不像,离生活比较远,使人感到比较虚假。
我觉得,解决像不像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深人生活的问题。一个作品如果对要反映的生活不熟悉,对要描写的人物也不熟悉,既不熟悉他们的外表,也不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就不像,就不可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品。写现代戏比写古装戏要困难得多。比如语言,写古装戏,唐代的,宋代的,元代的,明代的,人物之间讲的话有什么区别,不是那么讲究的,而现代戏的语言是需要特别讲究的,七六年的话放在七八年去说就不像,七八年的话放到八〇年去说也不像。特别在目前形势下,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新的人物不断涌现。因此,深人生活,和工农交朋友,对现代戏作者说来,实在太重要了。这才能解决像不像的问题,也就是作品的真实性问题。
所谓美不美的问题,也就是艺术性的问题。前面说的像不像,作为戏剧作品来讲,是又像又不像。老艺人有句话:不像不成戏,真像不是艺。舞台反映的生活,不是自然主义的反映。对丰富复杂的生活,得进行提炼和概括。戏曲和话剧不同,它们各自反映生活的艺术手段和特点不同,戏曲比话剧更夸张,提炼的程度更高。戏曲要刻划人物心灵的美,不仅心灵美,还要形体美。不仅如此,戏曲的音乐、唱词、服饰、韵白,等等,都要给人美感,使得舞台上出现的生活更美一些。这要求我们在戏曲艺术的特点上更下功夫。
我想,如果我们的现代戏使人感到真实,又感到美,那么,观众一定会喜爱现代戏的。
(原载《剧本》1981年第1期)

“人间善笔 百年增德”顾锡东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

?

来源:浙江省戏剧家协会
?
投稿邮箱:1971914310@qq.com
联系电话:0571-87062251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